桩端是桩顶还是桩底
在桩基础工程中,桩端是指桩底或桩尖,即桩的最下端。桩端持力层是指设计端承桩的桩端支撑层地基,该地基层必须满足在使用年限内的耐久性。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应符合哪些规定桩型及施工工艺的确定,应考虑土层情况、承载力与变形控制要求、经济性和环境要求等综合因素。
持力层的选择
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贡献较大或用于控制复合土层变形的长桩,应选择相对较好的持力层。对处理欠固结土的增强体,其桩长应穿越欠固结土层;对消除湿陷性土的增强体,其桩长宜穿过湿陷性土层;对处理液化土的增强体,其桩长宜穿过可液化土层。如浅部存在有较好持力层的正常固结土,可采用长桩与短桩的组合方案;对浅部存在软土或欠固结土,宜先采用预压、压实、夯实、挤密方法或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等处理浅层地基,再采用桩身强度相对较高的长桩进行地基处理;对湿陷性黄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规定,采用压实、夯实或土桩、灰土桩等处理湿陷性,再采用桩身强度相对较高的长桩进行地基处理;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等方法处理液化土层,再采用有粘结强度桩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方法
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其包括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载联合作用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在预压荷载作用下使软粘土地基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土体发生固结,土中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强度提高,达到减少地基施工后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2、振密挤密法
振密、挤密法有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密实法、爆破挤密法和土桩、灰土桩等多种方法;采用一定措施,通过振动和挤密使深层土密实,使地基土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
3、置换及拌入法
置换及拌入法有换填垫层法、振冲置换法、高压喷射浆法、深层搅拌法、褥垫法等多种方法;采用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弱土地基中部分软弱土体或在部分软弱土地基中掺入水泥、石灰或砂浆等形成加固体,与未被加固部分的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目的。
更多相关百科
-
腈纶地毯的优缺点与价格分析 2025-07-09
-
橡胶木砧板的优缺点及常见问题处理 2025-06-04
-
腈纶与丙纶地毯的优缺点及价格对比 2025-07-11
-
铝合金百叶窗的组装与价格分析 2025-06-19
-
梭织面料的特点与优势分析 2025-06-18
-
灯芯绒面料详解与价格分析 2025-06-15
-
eva和pvc拖鞋:健康选择 2025-05-12
-
聚氯乙烯的毒性及市场地位 2025-05-21
-
马可波罗瓷砖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025-05-14
-
建筑主辅材料介绍及作用分析 2025-05-15